个人简介:王震虎,工学院《特种加工》课程任课教师,19项发明专利的拥有者,学校数字化设计研究所工作人员,曾带领学生设计制作出简易3D打印机、3D打印飞行器、快速折叠滑板车等。 王震虎在接受采访时,正在实验室调试3D打印机设备,准备下午带学生上课用。“这个设备,是我和学生自己组装的,用来打印3D模型非常方便,而且可以现场指导学生操作,有很强的教学直观性。”他说,平淡的语气透露出作为一名发明者、一位师者的骄傲和自信。 在工学院、甚至在全校范围内,王震虎的名字都是响当当的。“他在学生时代就获过发明专利,是个很有创新精神的人。”工学院机械系实验室副主任陈永方说,他经常去实验室做实验,一来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天,总能捣鼓出一些小作品。 从小培养的兴趣爱好 带来影响一生的乐趣 从小培养的发明创造兴趣,给王震虎带来了人生乐趣。“我的父亲是位石油工人,有时间就带我去他工作的地方玩。这样,我就有机会接触很多机械配件,经常把玩这些东西,就慢慢培养了组装机械的兴趣。”有了这个兴趣爱好,他觉得人生多了很多乐趣。在高中时,王震虎自己选择零件,自制了刹车并安装在自己的自行车上,既保证了行车安全,又能让自己行止有度。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发明创造的乐趣,欣喜无比。 对的学校和专业 让发明作品获得专利 大学时,王震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。“黄科院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力很强,我觉得在这里能提升自己,实现自己的发明创造梦想。”进入大学后,王震虎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专业知识,课下就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做发明创造。他说,在高中时发明的刹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,就专门在上《几何画法》课时请教老师刹车的绘图技巧。刚进入大学一个月,他就为自己的刹车申请了发明专利,不久成功获批了专利号。大二时,他带自己的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“挑战杯”大赛校级比赛,虽然只是获得了鼓励奖,但并未放弃发明。大三时,他设计出的机械仿真手,灵活如人手,在“挑战杯”校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。 专科毕业后,因为对学校的留恋,王震虎选报了本校的专升本。“这里的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帮助,这里的实验设备用起来很顺手。我喜欢这里,也舍不得离开这里。”成功升本的他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,期望在发明创造的道路上有更多知识储备。 在本科之后的这几年,王震虎几乎一年一个发明作品:2010年,在河南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,王震虎发明的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器获得了二等奖,并获得发明专利:2011年,他发明出空气驱动下肢机械外骨骼,目前正在申请此项专利。同年参与学校数字化设计研究所的工作,与众多有发明头脑的老师一起发明创造;2012年,在大型粮油机械上有多项设计创新;2013年,在小型滤油设备上有了新的突破;2014年,继续粮油机械的不断创新,同时开始不断开展新的设计,期间与郑州一家玩具厂合作,开发智能玩具;2015年,扩展新的设计领域,与开封等地的农机厂合作,发明生产地下作物收割机等。 如何发明出有价值的作品 来源生活进而服务生活 对于自己的这种发明创造经历,王震虎有很多感触:“很多想法都来源生活,是为了解决生活所需。比如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器的发明,是为了解决当今超高楼层发生火灾时人员紧急逃生的问题,刹车和安全带也是为了保证行车安全。”在他看来,要想发明创造的作品有价值,就要善于观察生活,多将生活与工作联系起来。 学校的支持和服务 让发明创造的热情更持久 谈及学校对于师生创新创业提供的各项服务,王震虎说,黄科院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,对师生的创新发明很支持,提供场地、设施以及各项激励奖励政策,有助于师生发挥创新精神,发明设计出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许多有价值的作品。他的几个同学,在社会上工作了一段时间,都觉得不如学校提供的创新发明环境好,就又回到了学校。是学校,圆了他们的发明创造梦想。 对于未来,王震虎信心十足:“根据对生活的思考和社会的需要,继续发明出更多产品!”除了教学,他会将更多时间,用在带领学生做发明创造上。
|